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谈“人之源—揭秘人类的起源及其初始状态”

2020年07月23日

2020年8月24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珞珈考古系列讲座之“人之源——揭秘人类的起源及其初始状态”顺利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高星研究员为武大师生及广大文博考古爱好者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

高星研究员分四个部分对人类的起源进行了探讨和讲述。首先对“人”进行了界定,并探讨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通过人在生物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来引出人类起源所探讨的实际是人族中的人亚族与黑猩猩亚族分离的过程。并说明目前学术界对“人”的定义是“灵长类中能常规两足直立行走者”,即一定是在灵长类的范畴中,且直立行走是常规的行为方式才能被称之为“人”。

第二部分探讨了人类直立行走的起源。关于人类直立行走起源的假说很多,如由于气候变化,热带丛林退缩乃至消失,迫使其中一支古猿下到地面生活,从而直立行走并制作工具。再如“热假说”,认为古猿下到地面直立行走是为了减少上晒下烤。亦有假说认为在他们仍然树栖生活时就已经具备了直立行走的解剖学基础,当生态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他们离开茂密的热带雨林,下到地面上来以两足行走的方式适应新产生的稀树草原的空旷环境。另外还有遗传变异促发直立行走的假说,认为人类特有的圆瘤状大脚趾源于大约400万年前同源异型(HOX)基因群中一个位点(HOXD3)的突变,从而改变了人类足部的结构、承重能力和运动方式,使人能常规直立行走。因为人类的直立行走,人类的体质特征和骨骼形状与其它灵长类彻底分道扬镳。

化石记录了从猿到人演化过程中出现的许多灭绝了的旁支,也展示了人类演化的模糊轮廓。吴新智院士在《探秘远古人类》一书中将人类演化分成五个阶段,即最早期的人类、南方古猿、人属早期成员、人属中期成员和人属晚期成员。